新闻中心

养老旅游扩大开放,会有什么变化?

发布时间: 2022-10-18 来源: 环球网

根据中国政府网发布的消息,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8日,在相关省市暂时调整实施《旅行社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其中,允许在上海、重庆设立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放宽外商捐资在天津、海南、重庆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准入。这样的政策调整无疑彰显着我国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政策调整将对旅游、养老两个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坚定持续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如何影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既要扩大开放,更要高水平开放

作者:白明 系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旅游业是“允许”,养老业是“放宽”,表述虽不同,但都体现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共同点。近些年来,中国虽然在旅游业上的对外开放步伐很大,但对于外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业务来说,一直以来还没有太大的动作。现在,国家在上海、重庆两地率先试点,可以说是以小切口做出大动作,而这个大动作就是要提高旅游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事实上,无论是从最新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还是从最新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来看,都不包括旅游业。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业已经对外资企业进入不设准入门槛。但是,准入并不简单等同于准营,这次在上海、重庆两地允许已获“准入”的外资旅行社同时也“准营”出境游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准入与准营之间的范围重合度越来越大,说明我们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这也是旅游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体现。

毋庸置疑,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旅行社在中国经营出境游业务,竞争所带来的“鲶鱼效应”会进一步激发国内旅游业新的改革发展动力。一些国外旅行社在经营出境游业务上不仅有大量境外地接资源,而且也积累了诸多先进经验。对此,国内的旅行社可以对接,也可以借鉴。

也要看到,这一次国家也放宽了外商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准入,在一定程度体现出我们的对外开放理念的与时俱进。随着中国逐渐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未来国内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更会与日俱增。让更多的境外资金以不同形式参与中国养老机构建设,不仅会对中国发展养老服务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还能让我们借鉴到更多国外先进养老服务模式。

总之,无论是允许外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业务,还是放宽外商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说明我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不再仅仅满足于领域的扩大,也代表其正在朝着更高质量的目标走去。

旅游业的一大步

作者:戴斌 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受疫情影响,虽然外资旅行社短期内无法实质性开展出境旅游业务,但是我们的制度创新和市场开放还是显而易见的。

国务院对上述政策的调整预示着出境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虽然“规范”“有序”一直都是中国发展出境旅游的关键词,旅游部门对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监管也是最严格的,但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在过去二十年还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持续高速增长。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55亿人次,海外旅游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相对于成熟的入境旅游和稳定的国内旅游市场,旅行社更愿意进入高速增长且利润丰厚的出境旅游市场。根据《旅行社条例》,全国4万多家旅行社的绝大多数并未获准进入这一市场。随着拥有品牌、产品、管理和境外地接资源优势的外资旅行社的进入,必然对经行政许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国内旅行社形成竞争压力,长期也会促进市场管制的放松。

这也预示着旅行服务的创新进程将进一步提速。受需求的高速增长和供给的行政管制影响,旅行社的商业模式相对传统,就是基于人脉资源的获客,加上航空、邮轮、酒店和地面交通的集中采购,以及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自费加项和购物返佣。这些拥有多年市场经验和行业影响力的外资旅行社,基于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产品研发,基于互联网平台和现代营销手段的市场推广,基于数字化和价值观的人力资源、公共关系和合作伙伴管理,都会倒逼传统旅行社必须对思维方式、商业模式和产品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这还预示着旅游领域的开放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从服务贸易的角度看,入境旅游是服务贸易出口,是赚外汇的;出境旅游是服务贸易进口,是花外汇的。受上个世纪80年代“创汇导向、入境优先,政府主导、适度超前”的发展模式影响,主管部门对出境旅游基本是审慎规范,而不是积极鼓励的态度。《旅行社条例》虽然允许设立外资旅行社,但是不得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相对于酒店、度假区、主题公园、餐饮、零售等旅游相关产业,旅行社的保护力度仅次于免税品企业。这次上海和重庆两地的暂时开放时间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但预示着旅游领域的贸易顺差不再是必须坚持的目标,旅行服务的社会文化属性趋于弱化,而经济属性和商业价值得到了更多的强调,旅游领域对外开放的大门就一定会日益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