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旅游业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24-06-27 来源: 集团研究院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明确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包括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旅游业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这个升级是消费端和供给端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上游目的地看, 科技应用丰富了产品内涵和旅游场景,提升了消费体验。如广泛应用北斗导航、人工智能、5G、区块链、元宇宙、大数据、沉浸式体验、人机互动等科技,建设智慧门店、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旅游平台等智慧场景,也出现了如数字文创、云旅游、云展览、云演艺等新业态,这些产品和场景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也拓宽了旅游市场的边界。从下游渠道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信息流通的效率,改变了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使得信息取更加便捷、全面,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交流、分享的渠道,增加了信息透明度, 游客可通过数字化平台随时了解掌握准确全面的海量信息,享受便捷的一站式预订服务,产业链效率进一步提升。

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国内现行的产业分类体系中,五大产业分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分别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其中,信息服务、游戏动漫、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服务、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行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围绕这些细分领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发展「人工智能+旅游」,重点探索建立行业模型,以某项细分场景和客群为切入点,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形成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根据麦肯锡此前的估算,若在组织中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各行业的公司有望实现15%至25%的潜在EB IT(息税前利润)提升。数字化转型不仅能说明旅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也能推动旅游企业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在对客服务方面,数字化转型为旅游企业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行为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旅游企业可以更精准地洞察市场变化和消费者行为,提前掌握消费者的兴趣偏好、消费习惯和旅游需求,设计出更加精准、个性化的行程和路线,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运营管理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生产者设计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灵活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安排岗位和人员、降低损耗,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旅游业作为传统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标准和发力方向应该和高科技行业有所区别,其重点应放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两个方面,努力发挥好市场需求的提供者和科技成果的应用者两个角色,目标是通过科技应用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旅游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传统行业,旅游业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方式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后,消费行为的不可逆变化,更让旅游业意识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但旅游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传统产业,前期科技储备较弱,业务与科技联系较少,虽大量投入数字化转型项目,引入新兴技术,而实际落地还面临许多问题。

一是新科技在旅游场景应用不充分。旅游业并不是技术研发的主要阵地,主要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V R/A R等技术辅助旅游产品规划开发,触达消费者,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技术与场景应用上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如何利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契机,使技术与旅游应用场景有机结合,避免陷入大量投入技术而忽视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误区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多数处于信息化阶段。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升级,在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有了数据的积累,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由于传统旅游企业转型起步晚,大多企业没有足够的数据积累,无法形成数字资产,距离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还有差距。

三是多业务条线实现信息共享融合困难。旅游业包含旅行服务、酒店、交通、旅游零售等多种业务类型,大部分旅游企业涉及两种以上业务条线。各业务间商业模式与运作逻辑存在一定差异,收集数据资源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尤其在不同下属公司之间数据管理的后台系统也可能存在差别,因此要打通集团内部资源,实现各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融合面临一定的困难。

四是科技创新成本收益难平衡。数字化转型等科技赋能项目是一项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工作,面临周期长,资金投入需求大且回报难以预期等问题。尤其对于旅游企业,由于前期基础薄弱,进行科技创新时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与人力,且旅游企业大部分毛利低、利润薄,兼之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如何平衡成本与收益,兼顾好短中长期的收益是一个难点问题。

五是旅游业数字化人才缺口严重。随着数字化转型整体成熟度提升,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也出现爆发式增长,而旅游业所需的人才不仅是精通数字技术的,同时需要通晓旅游行业情况的,然而在实践中, 缺少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人才,导致业务和技术两层皮,数字化转型难以落地。

三、相关建议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潜在旅游市场,随着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类新科技的普及应用,旅游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将显著提升,或将促进更多旅游需求的释放,摩根士丹利预计,2030年前中国旅游市场的年均增速将达到8%,这一预测显著高于GDP增速。未来新技术将持续深度改造需求和供给体系,并深度赋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和企业等层面的多方努力。

(一)政策层面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助力行业转型升级。一是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政策,为旅游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升级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减轻企业转型负担。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科技项目,平衡长期投资与短期收益矛盾。三是设立旅游科技专项基金,用于扶持人工智能在旅游场景应用项目。

开展新科技应用示范项目,探索建立文旅行业大模型。一是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大型旅游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实施方案。二是鼓励拥有数据、流量等优势、基础设施完备的旅游企业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旅游业的成功应用,聚焦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具体业务场景,并逐步向全行业推广。三是鼓励大型旅游企业发挥行业引领作用,通过政企合作,探索建立文旅行业大模型。

加强旅游数据整合与管理,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供基础支撑。丰富、完备的数据是AI技术应用的基础,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市场数据采撷和整合,为旅游企业开放数据共享端口,为探索人工智能在旅游业的应用提出数据资源。

加大人才培养与行业研究,为旅游业注入创新动力。一是鼓励旅游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大针人工智能技术在旅游场景应用研究,培养AI技术人才,同时吸引跨界人才,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是鼓励旅游企业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学习新技术,促进技术与业务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二)企业层面

旅游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即是不断通过「科技+旅游」场景应用,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一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对客服务能力。可以通过构建客户需求驱动的一体化旅游服务解决方案平台,推动在线线下优势互补,为消费者打造流程标准、体验优秀、内容全面的服务窗口,满足客户对旅游的全方位需求。

二是打造数字化产品、服务和平台,引领旅游消费趋势。传统旅游产品是通过提供旅行服务、景区目的地、酒店住宿、路线产品等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在数字化、智能化全面、广泛应用背景下,可以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拓展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边界,通过发展「旅游+」和「+旅游」,创新内容和场景,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性、质量化需求。

三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如打造高效的前中后台系统,前台快速响应业务需求,中台以微服务架构应对前台的场景变化,提升共享能力,后台以标准化建设对管理体系提供支撑,通过前、中、后台的系统智能化升级,客户端,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安全、便捷、自主的服务。企业端,实现精细化运作和透明化管控。